# Stephen Covey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 (Highlights)

## Metadata
**Review**:: [readwise.io](https://readwise.io/bookreview/34854884)
**Source**:: #from/readwise #from/weread
**Zettel**:: #zettel/fleeting
**Status**:: #x
**Authors**:: [[Stephen Covey]]
**Full Title**::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
**Category**:: #books #readwise/books
**Category Icon**:: 📚
**Highlighted**:: [[2023-12-02]]
**Created**:: [[2023-12-02]]
## Highlights
### 赞誉之辞
- 改变生活的关键是改变思维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力,前途无限。 ^635122749
### 序言
- 柯维首先写的是“塑造性格”而不是“获得成功” ^635122751
- 早在几百年前就出现有关个人效能的智慧,从本杰明·富兰克林到彼得·德鲁克 ^635122752
- 他对一些概念的包装,效果出奇地好,既生动地描述了这个概念,又很有见地地说明了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635122753
- 当你把“坚持核心、刺激进步”两个要素相结合,你就会得到长期保持公司或者组织活力的二元结构。 ^635122754
- 柯维在个人效能方面找到了相似结构:首先要建立一套不会更改的强有力的核心原则;同时,不断追求进步和自我提升。 ^635122755
- 比尔·盖茨变得与众不同的原因,并不是在适当时候做决定的运气,而是他在适当时候的积极回应。(习惯一:积极主动) ^635122756
- 即使在微软创业最紧张的时期,盖茨也会定期抽出一整周阅读和反思,扫清一些障碍,那是思考的一周。他还养成看传记的爱好,一次他告诉《财富》杂志的布兰特·谢兰登:“一些人在生活中的发展实在令人称奇。”——这句话像咒语般在盖茨身上应验。 ^635122757
### 第1部分
- {插图} ^635122759

####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 过上快乐、高效而平和的生活。看到别人有所成就,或获得某种认可,表面上我会挤出微笑,热切地表示祝贺,可是,内心却难受得不得了。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 ^635122761
- 并进一步研究了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和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635122762
- 此时我们才开始觉悟: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635122763
- 在我们心目中,这个孩子有失颜面,我们重视成为模范父母,维持良好形象,更甚于对孩子的关切,这种心态也影响到了对孩子的看法。 ^635122764
- 所以我们决定从自身下功夫,不再讲究技巧,而是着重调整内心的真正动机和对孩子的看法。我们不再设法改变他,转而从客观的角度去发现和了解他的特质、个性与价值。 ^635122765
- 我们也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动机,培育了内在的安全感,不再用孩子的表现来判断自己的价值。 ^635122766
- 孩子“出人头地”的成就中,自动自发因素的作用要多于外在影响。 ^635122767
- 或许从这个实验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应该是思维转换,即某人从另一角度看问题的顿悟感。第一印象的影响越深,顿悟的力量就越大,好比一瞬间万道光芒把内心照亮。 ^635122768
Perspective and empathy. (**supports**:: [[Roger Antonsen - Math is the hidden secret to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Highlights)]])
- 原则不是价值观。一群盗匪可以有相同的价值观,但却违背了良善的原则。 ^635122769
- 原则是人类行为的指南针,历经考验,长盛不衰,无可争议。要抓住它们的本质,最简捷的方法就是设想一下反其道而行之的后果,不会有人以为可以靠欺骗、不公、卑鄙、无能、平庸或者堕落来换得持久的幸福与成功。 ^635122770
看到未知面,从反面思考。 (**supports**:: [[Nassim Nicholas Taleb - The Black Swan (Highlights)]])
- 原则是人类行为的指南针,历经考验,长盛不衰,无可争议。要抓住它们的本质,最简捷的方法就是设想一下反其道而行之的后果 ^635122771
- 现在我们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不了解也不理解自己,他们只知道别人眼中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们不再健谈,取而代之的是闲聊;他们不再开怀大笑,取而代之的是挤出的笑容;他们抛却真切的痛苦,取而代之的是无聊的绝望。两句话概括:这种缺陷已经导致他们丧失了天性与个性;他们从本质上来说已经和其他人别无二致。 ^635122772
- 承认自己的无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梭罗曾说:“如果我们时时忙着展现自己的知识,将何从忆起成长所需的无知?” ^635122773
- 或许正是因为我不够成熟,所以才对女儿期望过高。我不能或者不愿付出耐心或理解,于是希望她能够付出一些东西。为了弥补我的不足,我只好借助于自己的身份和权威来逼她就范。 ^635122774
- 一旦孩子体会到了真正拥有的感觉,自然会乐于与他人分享。 ^635122775
- 经验告诉我,教导孩子也要因时而异。在关系和气氛紧张的时候,教导会被视为一种评判与否定;关系融洽的时候,在私下里对孩子循循善诱效果会加倍。 ^635122776
- 人们越是依赖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法,越是加剧了问题潜在的隐患。 ^635122777
- 如果你希望青春期的子女更听话,更讨人欢喜,那么先做个言行一致、充满爱心且懂得体谅的父母。 ^635122778
#### 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
-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习惯。——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635122780
- 本书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635122781
- 七个习惯中的前三个,着重于如何自我约束,由依赖进步到独立。 ^635122782
- 真正独立之后,你就具备了有效互赖的基础,就可以开始致力于更为性格导向的“公众领域的成功”,即习惯四、五、六所讲授的团结、合作与沟通。 ^635122783
- 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其他六个习惯,谈的是自我更新——在人生的四个层面上实现平衡而有规律的更新。 ^635122784
- 比如,你想保持房间整洁,即产出——金蛋,又想让女儿整理房间,即产能,女儿就是那只能产出金蛋的资产鹅。在产出与产能平衡的情况下,女儿会心甘情愿地整理房间,不需要旁人催促。她是一项可贵的资产,一只会生金蛋的鹅。但是如果你只关注房间整洁这个产出,总是用唠叨、威胁、吼叫等方法得到金蛋,那就等于牺牲了鹅的健康与幸福。 ^635122785
- 我建议你改以老师的角色来阅读,除了吸收还要能复述。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做好准备:在48小时之内与别人分享或讨论阅读心得。 ^635122786
-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635122787
- 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 ^635122788
#bookmark
- 如果你想获得微小的进步,就改变你的行为,但是如果你想获得巨大的进步,就要改变你的思维。 ^635122789
### 第2部分
#### 第三章 习惯一 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635122792
- 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 ^635122793
- 本书的其余六个习惯,都以积极主动为根基,而每个习惯又都会激励你采取主动,但是如果你甘于被动,就会受制于人,面临截然不同的发展与机遇。 ^635122794
- 不错,所以你必须权衡后再做出选择。如果换成是我,我知道我也会选择网球巡回比赛,但千万不要说你是被迫这么做的。 ^635122795
- 积极主动的人则以实际行动来表现爱。就像母亲忍受痛苦,把新生命带来人间,爱是牺牲奉献,不求回报。又好像父母爱护子女,无微不至,爱必须通过行动来实现,爱的感觉由此而生。 ^635122796
- 无法控制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面部曲线,以微笑、真诚与平和来接受现实。纵使有再多不满,也要学着泰然处之,这样才不至于被问题左右。 ^635122797
- “如果”和“我可以” ^635122798
- “如果”和“我可以” ^635122799
- 各位不妨用30天的时间亲身实践积极主动的原则,看看成效如何。这期间请把全部精力投放到影响圈内,从各种小事开始,许下承诺并予以兑现。学会做照亮他人的蜡烛,而不是评判对错的法官;以身作则,而不是吹毛求疵;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事端。 ^635122800
#### 第四章 习惯二 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 从现在开始,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即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牢记自己的目标或者使命,就能确信日常的所作所为并非与之南辕北辙,并且每天都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不敢懈怠。 ^635122802
- 你希望在盖棺定论时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这样看来,我们梦寐以求的名利、成就和财富可能根本就不是我们想要的。 ^635122803
- 有些人自我意识薄弱,不愿主动设计自己的生活,结果就让影响圈外的人或事控制了自己,其生活轨迹屈从于家庭、同事、朋友或环境的压力。 ^635122804
- 领导与管理就好比思想与行为。管理关注基层,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有效地把事情做好”;领导关注高层,思考的是“我想成就的是什么事业”。 ^635122805
- 用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和华伦·贝尼斯(Warren Bennis)的话来说就是:“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有效地顺着成功的梯子往上爬,领导则判断这个梯子是否搭在了正确的墙上。 ^635122806
- 成功不是获取财富,不是掌握权力,而是赢得与自己的较量。 ^635122807
- 在我的丧礼上,子女齐集一堂,表达孝思。我期望他们个个都很有教养,满怀对父亲的爱,而不是与父亲起冲突的创痛。但愿他们心中充盈的是往日美好的回忆,记得老爸曾与他们同甘共苦过。 ^635122808
- 如果你需要知道,我们在网站https://msb.franklincovey.com创建了一个使命宣言版块(这是富兰克林柯维公司浏览量最高的网页)。这个版块会引导你完成使命宣言。只要回答一些问题,按下“打印”按钮,就完成了。你的手中就会有一份使命宣言。 ^635122809
### 第3部分
#### 第六章 人际关系的本质
- 最重要、最有效的投入只是听他说说话,不要插入你的判断,不要老把自己的过去搬出来,只是单纯聆听,试着理解他,让他知道你在乎他,并且尊重他。 ^635122812
- 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障碍都源于对角色和目标的期望不明或者意见不一致。我们需要明确应该由谁来完成什么样的工作。 ^635122813
#### 第七章 习惯四 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 教育的核心就是竞争,不是合作,即便有合作,也往往少不了尔虞我诈。 ^635122815
- 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 ^635122816
- 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是双赢的必备条件,其间的平衡点是成熟的重要标志。如果我足够成熟,就会乐于聆听、善于沟通并勇于面对。 ^635122817
- 领导者所要做的就是放手,让有责任心、积极处世以及具有自我领导能力的人独立完成任务。 ^635122818
#### 第九章 习惯六 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635122820
### 第4部分
#### 第十章 习惯七 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则
- 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它从四个层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635122823
- 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它从四个层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635122824
- 对自己投资,对我们用来处世和做贡献的唯一工具进行投资是我们在一生中做出的最有效的投资。 ^635122825
- 文学巨著、哈佛经典、名人自传、《国家地理》等出版物都是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不同领域的当代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思维和提高智力。 ^635122826